首页 注册 登录 我的帐户 在线留言 帮助中心
竞拍品  !  一口价  !  拍品展厅  !  拍卖专场  !  成交记录
 
拍卖中心
如何委托
礼品中心
点击展开   邮票
   清代邮票
   民国邮票
   解放区票
  点击展开   新中国票
纪特邮票
JT 邮票
文革、编号
小型(全)张
小本票
小版张
普改航欠包
整部年票
版 票
厂铭类
   封片简类
   港澳邮票
   散票
   国外邮票
   其他类
点击展开   钱币
   纸钱币
   金银币
   其他类
   纪念币
   银元
点击展开   磁卡
点击展开   五星级拍品
点击展开   其他类
   目录 书籍
点击展开   字画杂件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标题
 
 
甘肃千年古井“见钱眼开”看到钱币会放大(图)
日期:2008-10-22 11:39:46         出处:央视国际   作者:
 
简要内容:曾出土“马踏飞燕”的武威雷台汉墓里的一口汉代古井长期以来吸引着游客的眼球,此井居然“见钱眼开”:能将扔进井里的钱币神奇地放大。经过测绘,工作人员发现它并不是一口垂直的井,开口处直径0.95米,井底直径0.86米,而井中部的直径达1.15米,古井整体呈腰鼓状。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  千年古井可将钱币放大


  “生活就像一场旅行,不在乎目的地,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。”看那连绵的高山,串珠式的平坝,深切的峡谷,高海拔的冰川,每一样都能满足我们对旅行生活的想象。在此,生活家小编特地为想出游的你准备了生活家出游指南,边玩边享受探险的刺激,背起包去体验在路上的感觉吧!


  曾出土“马踏飞燕”的武威雷台汉墓里的一口汉代古井长期以来吸引着游客的眼球,此井居然“见钱眼开”:能将扔进井里的钱币神奇地放大。古人为什么要在墓中修井?1000多年前的古井


  究竟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神奇的放大作用呢?这些究竟是跨越千年的意外巧合,还是古代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?近日,记者带着众多疑问实地进行了调查。

千年古井“见钱眼开”


  近日,记者来到武威市雷台公园,公园内游客络绎不绝。许多人都是来观看古井“见钱眼开”景观的。记者从井口向下观望,只见游客扔在井底的钱币似乎近在眼前,好像是通过放大镜观看到的一样。


  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,10年前的一个黄昏,一名工作人员对一座东汉古墓做例行检查时,无意中向一口枯井一瞥,发现不知谁向井里扔了一元钱,钱竟被放大了许多。原雷台公园管理处主任张宝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非常兴奋:“当时我只想把一盏灯放到古井里,让游客在参观汉墓时别忘了这口古井,当把灯放到井里后,神奇的一幕出现了——有人往里面扔纸币,我一看,纸币变大了。大家反复试验,发现扔下去的纸币确实被放大了,就像在放大镜下一样!”


  关于古井的神奇传说


  据介绍,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,因在一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天顺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,数百年来香火不绝。1969年9月的一天,武威县(今凉州区)群众在此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古墓,出土了文物珍宝“马踏飞燕”。据出土的马俑胸前铭文记载,雷台汉墓系“守张掖长张君”之墓,建于东汉晚期(公元186年至219年)。古井位于雷台东南角,距墓道入口2米处,贯穿了整个夯土层,与墓道相邻,一直修到古墓中。古井深12.8米,是用典型的汉代古薄砖砌成。底部以“人字形”方式砌成,在我国考古中也不多见。据考证,这口古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干涸。


  古墓里的古井有何作用呢?据专家介绍,墓室主人在墓道中凿井,寓意着富有和尊贵。


  关于古井有一个神奇的传说:东汉时有一小吏,家境贫寒,常常梦想钱会生钱。一日他上了雷台,将自己的苦闷讲给当时的道长听,道长问他是想真拥有还是假拥有,小吏不解。道长说:“真拥有,凭你一个小吏,是不可能的,若想过把瘾倒现成。”小吏叹曰:“命中没有难强求。当年卢生还有一枕黄粱的美梦呢!”道长便将他引到古井旁,让小吏扔一枚铜钱,小吏摸了半天,又舍不得。道长摇摇头,抓起一枚铜钱便扔到井里,小吏伸长脖子一瞅,哎哟,那枚铜钱变得跟井底一样大,还在闪闪发光,小吏大叫一声,跳进井里,一头扎在了铜钱眼里。道长一扫拂尘,叹道:“这世上竟真有往钱眼里钻的人呢!”按照常理,从12.8米的高度看井底的钱币,感觉应当是缩小了,而古井为何具有神奇的放大作用呢?当地人传言:这是墓室的主人显灵了!古老的雷台因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。


  古井结构造型独特


  据了解,这是一口用砖堆砌而成的井,砖与砖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材料,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,井壁的砖大部分已经严重风化,只有井底的部分壁砖仍保存良好。经过测绘,工作人员发现它并不是一口垂直的井,开口处直径0.95米,井底直径0.86米,而井中部的直径达1.15米,古井整体呈腰鼓状。


分享到:
【正文字体: 】 【关 闭】  
上一条:中国地震题材邮票图
下一条:理财建议:收藏邮票年册有讲究
关于我们 | 支付宝使用 | 收购须知 | 系统帮助 | 联系我们
    加速乐
电话:021-50860504  Copyright@上海邮票网   沪ICP备05032475号-1   沪ICP备05032475号-2  信箱:shscpm#188.com(#号换@)   微信:stamps88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