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注册 登录 我的帐户 在线留言 帮助中心
竞拍品  !  一口价  !  拍品展厅  !  拍卖专场  !  成交记录
 
拍卖中心
如何委托
礼品中心
点击展开   邮票
   清代邮票
   民国邮票
   解放区票
  点击展开   新中国票
纪特邮票
JT 邮票
文革、编号
小型(全)张
小本票
小版张
普改航欠包
整部年票
版 票
厂铭类
   封片简类
   港澳邮票
   散票
   国外邮票
   其他类
点击展开   钱币
   纸钱币
   金银币
   其他类
   纪念币
   银元
点击展开   磁卡
点击展开   五星级拍品
点击展开   其他类
   目录 书籍
点击展开   字画杂件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标题
 
 
新邮下跌利大于弊
日期:2008-4-6 9:55:56         出处:大江南收藏   作者:
 
时下,邮市呈现出一轮新的格局,“庚申猴”一枝独秀,“抗击非典”强劲攀升,奥运题材如火如荼……惟有新邮在跌跌不休。如果说2008年是奥运之年,奥运题材光芒四射,风光无限,其它版块众星捧月的话,那么新邮的黯淡无光也在情理之中。其实,新邮下跌并非看似那么简单,而是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,无论从发行到销售以及二级市场大量出货,似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。   
 
近几年,新邮发行和销售执行的是“宏观控制,适度从紧”的政策,实际上也就是说新邮预订从紧(2008年新邮预订戛然而止,许多老订户没有订上新邮),新邮零售从紧(许多零售点新邮发行时无票可售或点到为止),新邮发行量从紧(2006年发行量套票最少的仅为680万套),尤其是每年下半年发行方都要人为地制造几套“筋票”,像2006年的“乌兰失100年”、“和谐铁路建设”小型张等;2007年的“探月成功”、“鸟巢”小型张等,从而大力拉升全年邮票的价位,使其一段时间处于高位运行,并为新邮预订和年册销售拉开宣传攻势,也为大量出货创造时机。一旦新邮预订和年册销售行情结束,也就到了次年三月,新邮往往会不可避免的下跌,这时公司出货已基本结束,自然他们是赚得盆满钵溢。此法屡试不爽,这一奇特现象已成为了一种惯例。   
 
多年来,我们的邮市不仅是政策市,更是“炒新”之市,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规定和监督措施,但掌控着新邮资源的公司仍我行我素,让紧俏的新邮穿个“马甲”就身价陡增,并冠冕堂皇的投放市场与民争利,无不助长了“炒新”之风盛行。一些根本没有零售的新邮,却在市场上比比皆是,尔后又很荒唐地出现在销毁的清单上,令人匪夷所思。“炒新”玩的就是新跳,虽然一段时间里能吸引眼球,聚集人气,但这种击鼓传花式的运作方式,炒一个,扔一个,步入了恶性循环,到头来终会自食其果。如今的“文房四宝”丝绸版、“探月成功”小版票其价位仅是最高位时的一半,“福娃”小片尽管有所动作,但与其高位还相差甚远,这些邮品不知套住了多少人,也让不少投资者丧失了信心,看来炒新的恶果和影响并没有远离我们,历史(“香港回归”金箔张)和现实(“福娃”小片)的教训都值得吸取。
 
    其实、新邮下跌对集邮者而言无疑是重大喜讯、首先是新邮价值回归本位。原本在发售期内,发行量未公布的新邮,就应该按面值出售,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,大肆炒作必有很大风险,而高高在上的新邮,集邮者也只能远而敬之。如今新邮下跌,价值回归,也拉近了新邮与集邮者的距离,集邮者可以重新选择当时想买而未买的品种,从而大大降低成本,何乐而不为呢?其次是“炒新”逐步受到抑制。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,倘若新邮无利可图,甚至是赔本的买卖(新邮打折销售),谁还会来炒作新邮?没有消耗和沉淀,人为制造的新邮火暴也不回长久。那么,违背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的“炒新”就会寿终正寝,而邮票的历史沉淀之美就会得到显现,市场将向更健康、更规范的方向发展。新邮下跌,可能一段时间市场人气不足,新邮预订或许会受株连,几年内消除新邮不打折的承诺不能兑现,但长痛不如短痛,市场的长期稳步向好比一时的竭泽而渔或许更为重要。总之,新邮下跌利大于弊。

分享到:
【正文字体: 】 【关 闭】  
上一条:2006年8月29日上海邮市最新及时行情
下一条:乾隆插屏厦门斩获540万(图)
关于我们 | 支付宝使用 | 收购须知 | 系统帮助 | 联系我们
    加速乐
电话:021-50860504  Copyright@上海邮票网   沪ICP备05032475号-1   沪ICP备05032475号-2  信箱:shscpm#188.com(#号换@)   微信:stamps88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