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,邮市呈现出一轮新的格局,“庚申猴”一枝独秀,“抗击非典”强劲攀升,奥运题材如火如茶……惟有新邮在“跌跌不休”。如果说2008年是奥运之年,奥运题材光芒四射,风光无限,其他板块众星捧月的话,那么新邮的黯淡无光也在情理之中。
近几年,新邮发行和销售执行的是“宏观控制,适度从紧”的政策,实际上也就是说新邮预订从紧(2008年新邮预订戛然而止,许多老订户没有订上新邮),新邮零售从紧(许多零售点新邮发行时无票可售或点到为止),新邮发行量从紧(2006年发行量套票最少的仅为680万套),从而拉升全年邮票的价位,使其一段时间处于高位运行,并为新邮预订和年册销售拉开宣传攻势,也为大量出货创造时机。一旦新邮预订和年册销售行情结束,也就到了次年三月,新邮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下跌。
多年来,我们的邮市不仅是政策市,更是“炒新”之市。“炒新”玩的就是“新”跳,虽然一段时间里能吸引眼球,聚集人气,但这种击鼓传花式的运作方式,使邮市步入了恶性循环。如今的“文房四宝”绢质小版张、“探月成功”小版票其价位仅是最高位时的一半,“福娃”小片尽管有所动作,但与其高位还相差甚远,这些邮品不知套住了多少人,也让不少投资者丧失了信心。
新邮下跌对集邮者而言无疑是重大喜讯,首先是新邮价值回归本位。原本在发售期内,发行量未公布的新邮,就应该按面值出售,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,大肆炒作必有很大风险,而高高在上的新邮,集邮者也只能敬而远之。如今新邮下跌,价值回归,也拉近了新邮与集邮者的距离,集邮者可以重新选择当时想买而未买的品种,从而大大降低成本,何乐而不为呢?其次是“炒新”逐步受到抑制。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倘若新邮无利可图,甚至是赔本的买卖(新邮打折销售),谁还会来炒作新邮?没有消耗和沉淀,人为制造的新邮火暴也不会长久。那么,违背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的“炒新”就会寿终正寝,而邮票的历史沉淀之美就会得到显现,市场将向更健康、更规范的方向发展。
新邮下跌,可能一段时间市场人气不足,新邮预订或许会受株连,几年内消除新邮不打折的承诺不能兑现,但长痛不如短痛,市场的长期稳步向好比一时的竭泽而渔或许更为重要。总之,新邮下跌利大于弊。
|